306. 领悟书法 四

18年写了一年的《草堂十志》,还是非常喜欢文征明的这种小楷。其实多少有些馆阁体气息,字体匀称,笔墨规矩,算是人见人爱。和朋友聊天,是觉得俗了些,可是他连赵孟頫都能嫌弃俗气的。大致笔墨规规矩矩讨喜的,都免不了落俗。

这几年练字,还真的没有理解,什么才能算真的好字。不知道来回再积累些时日,榆木脑袋会开窍否,现时有些悲观的念头,这方面确实驽钝了些。

开年后,默临了一段文征明的《心经》,写得多了,不经心,越发油滑。心中大恼,拿手没办法。比较前后几个月的墨迹,大都是失望。

想起《张猛龙》,写字的回忆文章,基本都会提到。隔一段拿出来翻阅,总是不明白好在哪里。即便耐着性子,照文章一路下去精读,甚至每个字找些分析文章,最终还是摇头。艺术类的开窍,真不是文字能够启发的。据说某些出家人,大字不识,剃度后却幡然醒悟,诗书画俱佳,一手字更是烟火气全无,令人徒增艳羡。

只好先不管悟性如何,照葫芦画瓢练起来再说,许是写一段,上天怜惜,给一二启发。二年前写《乙瑛碑》,初学觉得全无美感,现在回头翻看拓本和习作,顺眼了许多。

周末读黄苗子《学艺微言》,提到初入书门的建议:用什么笔?习惯了就好!学什么贴?中意就行,自己喜欢吃什么,哪有不知道的。真是痛快!

B站有陈忠建先生的临习视频,絮絮叨叨也很中听。这类碑拓,是该临习没有剥蚀之前的笔画状态呢?还是现在剥蚀后的?陈先生说,现在的,更有天然趣味。

之前只觉得帖才是真正的写字,一笔一划的古人印记。碑是写了再刻再破,原始面貌荡然无存,没什么用吧。有清一代,碑学大盛,实在是莫名其妙。好像领悟了些,为什么会有屋漏痕一说,取其天然。碑拓也如是,原始结构,刻工增其骨,剥蚀打开了笔画的天然趣味。

不知是否有同好见教一二?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306. 领悟书法 四》有2个想法

ningqun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