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大数据杀熟的后续故事

前一段美团那个会员消费,比非会员价格还高的事儿,后来也没什么后续了。这一点上来看,巨头之间,或者说是巨头和新媒体之间,虽然有内卷和你死我活的存量流量之争,但遇到公关危机时还是挺能统一阵线的。想来也是,常在河边走,谁没有个湿鞋的时候,穷追猛打纵然杀敌八百,哪天轮到自己,真要被痛打落水狗了。

放下不表。不过文章发出后,朋友聊天说起个事儿。杀熟说不上,倒是和大数据的滥用颇有关系,好像也没有其他渠道提起过,不知道是不是普遍。只当茶余饭后聊聊。

说有天早上出门打车,平台上约了十几分钟都在排队,也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上海这种阴冷冬日的早晨,马路边站一段,西北风刺骨地疼。只是恼也恼了,加价也加了,看着排队界面干着急。正犹豫要不要狠加一笔巨款的时候,红灯一放,有出租车过来。心里其实没抱希望,网约车兴起后,扬招仿佛成了上个世代的手势。只是是下意识地伸手,没想到出租车右灯一亮,停在跟前。

阿弥陀佛上车,先恶狠狠地取消排队,再和司机感慨一句,今天运气好。师傅无奈地笑笑,其实也算我运气好。朋友一脸懵,能扬招到车说幸运,是觉得大概司机一单网约刚截单,空隙间自己赶上了。师傅你们现在不是没车吗?我这站在马路边好长一段西北风吃饱。您叫幸运是从何说起。司机师傅苦笑,平台长时间不派单,一早上都没人扬招,空转半天了。刚还在心里骂娘,没网络单没路边扬招,坐在驾驶座上,比吃西北风还难受。

不住叫屈,说都加价两次了,还是现实没车请耐心等待。这下和师傅一碰这事儿,觉得蹊跷。

朋友描述得绘声绘色,连司机后来惊讶又觉得自然的语气都一路叙述出来。说不是第一次提起这种情况了。平台压着约车的时间不派单,着急的乘客自然而然会觉得车少,加价约车,一般都不会往中间商有意无意拖延达成交易上想。一单加价虽然不多,但如果汇集一城,一国,大概会是个惊人的数字!

听得也是一惊,有点阴谋论似的猜测,不过设想在一个监管尚有漏洞的领域,平台的盈利和多盈利本能,是有冲动做这个设计的。涉及欺诈,不知平台如何解释。退一步讲加价算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公共出行领域是否要兼顾市场和公平呢?当年有个经典案例,某人火车买三张硬座,来弥补没有买到卧铺的睡觉问题,最终还是被禁止占三个座位躺倒,理由是公共出行需顾及公平。如火如荼的现在讨论有些式微,大概也算市场思想的副作用?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391. 大数据杀熟的后续故事》有20个想法

  1. 我是能招手坐出租车就坐出租车,因为招手即停,节约时间,而且现金交易还有发票,正规有保障。关键是出租车司机的驾驶技术普遍高于私家车充数的网约车,安全也有了保障。
    只有夜深、偏远的时候,网约车才会成为我的选项。

  2.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企业都是以获利为目的的,所以正常。线下多是利用信息差赚钱,线上这种操作也不足为期,人们不满的原因多是处于不公平,如果都是一个价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3. 美团现在有时候两里地都要运费4块钱,一餐外卖基本二十多了,但是没法上班还得天天点。附近能看到的店全是猪脚饭和米粉。希望政府能管管这种垄断行为。

  4. 以前还有亚马逊??~ 现在没了选择,Uber本来也要进来,结果~ 所以国内资本肆无忌惮,该杀熟的继续杀熟,这套也是线下来的,都说别找熟人买东西,一个道理,人性不管线上线下,都表露得淋漓尽致。

邹振忠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