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这篇发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不知能不能直接转贴过来,贴图实在太多。

题外话:《杂说古玉》系列缘起编辑的建议,分享些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看到东西,或者读到某本书,再或是鉴赏过程中,有了感兴趣的主题,而形成的文字。比较随性,写到哪里是哪里,其实不成系列。错漏在所难免,不当之处,还请诸位师友多指正。

以下正文

看一段书,到上博印证一次,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也是在这座城市,学习古玉的便利条件。虽然隔着玻璃,不能上手,但能近距离地观察,获益匪浅。

本次主要目的,看一下高古玉器的切割和钻孔痕迹,观察凤纹的沿袭,以及若干动物件的时代特征。三个小时全部在玉器馆。

崧泽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上海青浦出土,几种环(璧)的亚型,《玉文化论丛2》有论文专述(p.56)。分别为:
整体不足半圆,两端多斜直,年代早的形体小,年代稍晚的形体大。
扁圆半壁,两端对称,底弧规整。
两端不对称,底弧不规整,仅见于薛家岗遗址。
最后一件未见提到,应和第三件归入同类。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良渚文化(公元前3200-2200)上海青浦出土,早期可能利用珠子或筒骨,结合硬砂在玉料上钻孔,磨的工程中工具损坏很快,管璧变薄,留下孔内斜面。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玉龙身上的孔。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夏代(公元前21-16世纪),玉龙和玉刀上的孔,较厚的玉器,常需要从两面对钻,一般很难做到精确,会在孔的中间留下错位形成的台阶,取出的芯料也会两端小,中央粗。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这个时期的线纹装饰,除了阴线外,还有利用磨砣磨出的瓦楞沟。参考《敬天格物》(p.35)的手工模拟图。瓦楞沟已经有了上周“双阴起阳”的雏形。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青铜工具出现。用平行的两根阴线,形成视觉上的浮雕线条效果。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再发展到阴线转化成斜磨,到减地,从而阳线凸起更为挺拔。一图可见商代比较典型的臣字眼,身体上有很独特的重环纹,西周盛行,后面逐渐消失。《敬天格物》(p.91)提出商周装饰性的抽象羽纹,比对后发现已经有提现,但转折还比较生硬,应当是受工具和工艺限制。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凤鸟,龙纹,走线宛转自如。圈眼四周解玉砂手工细磨,相当有神采。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这件春秋晚期,装饰多了绳索纹,但眼睛的琢磨反而弱化了,龙的处理也是一样。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商晚的老虎题材,工艺装饰有时代风格,眼睛包括双线菱形,臣字眼,树叶耳,羽纹装饰。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商周臣字眼一脉相承,但也有很大差异,很明显的眼线延长,有的甚至出勾。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商代的鹿,大都三叉大角,树叶耳,圆眼或者菱形眼,晚期才出现重环眼。直筒足,晚期有分叉。小尾巴,偶尔有区分身体的重阴线。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商代的鱼,比较短,眼部不钻孔,斜磨出彩,鱼鳍短直阴线排列,尾部带刀可实用。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龙纹,这种比较独特的纹饰,很像电路图,西周和春秋的对比。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IMG_4660.JPG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战国(公元前476-221年),使用铁制工具,工艺突飞猛进。谷纹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上,都似扎手。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这种兽面纹,和两层以绳索纹分割装饰,杨建芳先生定为楚式玉器,《与文化论丛1(p.151)或者受楚式影响。东周流行,环和佩都有,春秋相对粗疏,而战国细密。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细看两端龙首造型并不相同,不过龙首均以绳索纹和云雷纹分开。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战国椭圆形双龙首,方向斜刀起棱的S纹和细密方格纹很典型。从春秋开始,这种两端对称龙首的环形器就出现了,但纹饰相对简单,多用阴刻线。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剑铋,中心有简化凤纹和工字型的网格纹。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躯干很长,蜿蜒曲折,布满纹饰,有谷纹、莲云纹、花蕾纹等不一而足。头部一般细长,张口。中后期龙和虎口形相似。眼睛有菱形、腰圆形和出梢圆形。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韘的演化,系列(二)有专门的一篇,分两支演化为鸡心佩和板指,这里不再赘述。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螭纹眉毛上竖,眼珠斜刀切削凸出,鼻梁中细纹划线,腰部线条比战国柔和,出现了两个卷云纹组成的尾巴。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西汉的凤纹,力度无与伦比,昆吾刀的游丝毛雕令人叹为观止!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唐代(618年—907年)汉到唐之间,遗存的玉器相对较少,至于原因,回头搜集完成后单独写。典型的唐带板,胡人奏乐,四面斜坡,减低起阳,短阴线装饰,有绦带。和宋的气息完全不同。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同样,飞天的气息,只可意会。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龙纹,单岔鹿角,花叶形耳,下颚带须,背部出脊,秃尾。其他兽纹有类似装饰。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宋代(960年—1279年)阴刻线相对唐要长,站立状腫骨鹿。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IMG_4719.JPG

鱼,点眼,嘴唇较厚,张嘴。光素无纹,圆鱼鳍,有阴刻线装饰,非常挺拔。跳跃状。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童子,八字眉,半圆眼,葱管鼻,樱桃小口,耳朵靠近眼梢。衣褶多用几道细阴线表示,菱格十字纹花裤。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孔雀的翎毛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辽代迦楼罗,契丹女真贵族笃信佛教,迦陵频伽和摩羯鱼都有出现。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元代(1271年—1368年) 龙纹,丹凤眼,眉骨凸出,头型细长,毛发飘拂。筋骨毕露,早期凸尾。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IMG_4730.JPG

螭龙,眉眼集中,颈项低下,两肩上耸,阴刻脊线,卷云尾。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鱼 粗犷有力,半圆形眼眶,鱼尾阔大。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春水,过渡到明,就相对平面化程式化,毕竟少了游猎亲近自然的体验。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明代(1368年―1644年)龙纹,早期元风。毛发向后,向上,向前。小腿密布短阴线。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螭龙,头短,虾米眼。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桃式杯,比较典型的器形,玉质和工艺俱佳。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清代(1636年-1912年),翠代沟收尾,也是翡翠的盛世!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

全文完,谢谢大家!

本文同时发在公众号 聼雨斋(id:tingyuzhai2007);
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杂说古玉(四)上博古玉鉴赏》有2个想法

鸟叔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