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该用怎样的办法记笔记?

年初看到关于卡片笔记法的介绍,被刺激到了。这些年断断续续用了各种办法记笔记,纸质的笔记本,A4纸,app的印象笔记,notes等,最后总是一地鸡毛,大多不回去回顾。零星的一些火花,或者再看是毫无感觉,或者从此消失无踪。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视频介绍,大致是知识彻底打破类别的笔记,回顾或者需要的时候,根据选题找出卡片。新名词是单向或者双向链接,让记笔记时看似不相关的卡片,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由此产生了不少知名的app,不过从自己过完使用app的不美好经历来看,还是有些望而却步。收费以外,手机往往导致分心,对自制力实在没有自信。此外,支撑app靠的是商业公司,有过谷歌reader和notes的惨痛教学,连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是说分手就分手,况乎其他?

于是裁了些卡片尝试,发现更乱了。首先,弄不清一个感兴趣的段落,该记几张卡片,强相关但又有好几层含义;其次,散落的卡片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比笔记本更加不容易寻找;最后,有点醒了,卡片笔记法除了记录,整理可能才是重头。

那么,强行用某一种记录法,除了增加物理或者app的量以外,对于一个不善于回顾整理的人,帮助似乎并不大?读书经验看,不少人的笔记,字迹和排版之整理令人发指,但成绩并非翘楚。观看的若干视频介绍经验,其采用物理设备的复杂,和对于笔记形式的重视,令人有舍本逐末之感。

然后在少数派看到一段文字,理论化了我的困惑:

“而所谓笔记系统、知识管理、任务系统,是一种另类的内卷。卢曼之所以是卢曼,是因为他做了很多学术研究,不是因为他用了卡片笔记法;这个人那个人做成了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真的想去做这个,才会研究股市研究消息,把他们记下来,越来越多之后形成了一点点体系。

作者外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学习和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输出,相比「总是在寻找好方法而一直在路上」的我极其令人敬畏,很多时候当我们讨论笔记与输出时总是沉浸在电子设备和数字化呈现的魅力中自我感动,但其实做笔记的本质还是做笔记,很多时候你会恍然发现被自己鄙夷的「低效率」恰成为了别人的积累和颇有建树。”

想到杨绛先生回忆钱钟书读书笔记的往事,他很少藏书,但常读自己的十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仿佛过手的那些书,都已经化入这些本子。还不时往里面做增减。

新的学习方法,新式的学习工具固然增添了更多选择,但终究大道至简,最终还是要回复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说,最容易长期执行的方法。而且,应该更多看到本质,而非光怪陆离的表象。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420. 该用怎样的办法记笔记?》有34个想法

  1. 我就是用不惯有道笔记等在线笔记,习惯不了这种高效和便捷,到目前我的记录还是收藏夹+word。我个人认为在线笔记可能很好,但我自己却落伍了,适应不了它的先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不适应可能会越来越多。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1. 的确是越简单越好,但惨痛经历告诫我,尽可能的在云上做个备份,毕竟电脑这东西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前的我就试过因为硬盘读取不了而导致很多记录消失。

  2. 手机App大同小异,如果用笔记本的话,除了工作和专业知识,生活上的大小杂事一定要记在一个本子上,笔记本多了反而添乱。买一个厚点的硬封面笔记本,经久耐用。

  3. 稳定下来即可,现在很多人谈论比较xx记录app好,转来转去的,也挺麻烦。
    还不如坚持一套,目前就用手机自带的便签临时记录,再统一整理到本地的笔记里面。

  4. 卢曼之所以是卢曼,是因为他做了很多学术研究,不是因为他用了卡片笔记法。说得真好,笔记软件换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笔记反而没做多少。

  5. 很多人跟当然玩QQ空间、51空间一样,把界面整的花里花俏,却没什么内容。现在的人也一样,一直在找哪个笔记软件牛逼,好用,仿佛用了那个笔记软件,就会实现阶级跨越一样。殊不知,早点定下来一个软件,静下心来好好写笔记才是真理。
    我遇到 obsidian 后,就再也不关注其他笔记软件了。

  6. 每个工具中都有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套路,学会了用通了也许有很大助力,学不会用不了不适应,只能徒增烦恼吧。《学记》上的一段话我觉得千古不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条学而时习之,然后教学相长,不断升级的路,是底层逻辑了。很佩服博主,这么长久的写文,也是一种学而时习之。

ningqun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