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乐章:赏析世界著名的十首交响曲

纵观古今,音乐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优秀的作品更是浩如烟海。而在这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的音乐了。提到交响乐,它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有人用气势磅礴,深不可测来形容交响乐,确实如此,交响乐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但其实交响乐离我们并不远。因为无论什么音乐,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交响乐也不例外。
今天,“影音新生活”小编将与大家共同赏析世界著名的十首交响曲,领略它们的独特艺术感染力。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
《惊愕》本曲作于1791年,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
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欣赏:《惊愕》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莫扎特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旋律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是2/2拍的快板段落,调性为g小调,曲子在中提琴非常稳健却又显得不安的一连串16分音的伴奏下开始,小提琴分为2个八度共同演奏出一段非常著名的旋律;
第二乐章同样是奏鸣曲式,6/8拍的行板,但调性转为降E大调。调性的转变意味着这一乐章的总体色彩将会变得明朗起来。这一乐章中,许多旋律听上来都非常的舒缓悠扬;
第三乐章为稍快板的3/4拍小步舞曲,调性又回归g小调。小步舞曲顾名思义应该有着轻盈的步伐,然而在肩负着重压的莫扎特笔下,其步伐却是沉重的。
乐曲的最终乐章是g小调2/2拍的疾板,其曲式是奏鸣曲曲式。
纵观整曲,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都是交响乐历史上最伟大最完美的作品之一。通过聆听这部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伟人的一生。
欣赏:《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贝多芬
1804年,贝多芬获悉自己的耳聋疾病失去全部希望,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段时期里,他开始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并在1807年《命运》完成。
《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曲集中表现活力、斗争和胜利的音乐,是一部热望未来的作品。它主要表达的意思为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一乐章: 热情的快板,c小调、 2/4 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 拍子,双主题自由变奏曲式。先由木管奏出,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乐章:快板、 C 小调, 3/4 拍子,诙谐曲形式。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欣赏:《c小调第五交响曲》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贝多芬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作品,它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
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不规则的变奏曲式。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
欣赏:《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交响曲》的作曲一共花了21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43岁。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
第一乐章:近似如歌的行板,快板,c小调,6/8拍子。序奏以强音开始,表现出恐怖紧张的气氛。给人以悲剧序幕的感觉,其主题贯穿于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E大调,3/4拍子,带有类似第一乐章的寂寥阴暗的悲剧色彩。但它并不流于感伤,反而给人以高雅、与众不同的脱俗之感;
第三乐章:温雅而略快的快板,降A大调,2/4拍子。勃拉姆斯采用自创新风格写成了典雅的乐曲;
第四乐章:不快而灿烂的快板,C大调,4/4拍子。勃拉姆斯在最后的乐章中,终于唱出了胜利的凯歌。
欣赏: 《c小调第一交响曲》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柴可夫斯基
1893年10月,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里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上演,作为最后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在音乐语言上既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一生交响曲创作观念的总结。
全曲总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调性是b小调,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乐章篇幅长大,规模宏伟,结构复杂,集中概括、表现了整部交响乐的内容;
第二乐章是一首圆舞曲,不同凡响的是,这圆舞曲没用三拍子,却别出心裁地用了五拍子。这一乐章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圆舞曲的主题音调十分轻快流畅,人们似乎暂时忘却了残酷的现实世界,沉浸在欢歌笑舞的幸福世界之中。然而,表面上清新欢畅的气氛,透过薄纱,仍流露出淡淡的优伤;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和进行曲结合的乐章,也是整部交响曲气势宏伟的高潮乐章。主部主题是幻想般的、飘忽不定的谐谑主题;
第四乐章是深情的慢板,是一首刻画内心无比悲楚苦痛的哀歌。暗淡的尾声采用中间部分的材料,使音乐的悲剧气氛达到了顶点,最后,整个交响曲在中间部分的音调上寂静地结束。
欣赏:《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德沃夏克
这部《第九交响曲》写于1893年, 这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加以表现。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乐章强烈、热情的节奏。由圆号吹奏出果断而坚定的第一主题,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第二乐章是最缓板,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
第四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
欣赏:《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c小调第二号交响曲》(复活)——马勒
《复活》作于1890-1894年,就是从这部作品以后,马勒开始经常在交响曲中使用声乐。在这首《第二号交响曲》中,仍然有宛如《第一号交响曲》中那种真实的抒情性、爱好线条对位法、使用民谣风格旋律等马勒所独有的特征。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大提琴开场,笛声渐响,小提琴和鼓声加进来。仿佛将你带到墓地,在一面纯净的镜子里看到你的一生;
第二乐章:是在葬礼之后的间奏,回忆和幻想。音乐缓下来,笛声悠扬,仿佛漫步在回忆里。伴随着小提琴的轻鸣,在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幅很久以前的欢乐画面。像一道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甜在心头,溢出笑容;
第三乐章:这是刚刚参加完葬礼的人们又回到了尘世的生活。笛声急促,竖琴渐微,慢慢静下来。突然一阵鼓声打破了美梦。将人们拖回现实世界;
第四乐章:引入了女低音。仿佛吹起了号角,唤起了希望。历经了苦难终于回到了神的身旁。最后,旋律在歌声澎湃,铜管高奏,钟声大作中结束。
欣赏:《c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莫扎特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曲,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作品完成于1788年,它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C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形式,是一个灿烂生辉的乐章,各主题对比鲜明,为数亦多。第一主题从一开始即以总奏呈现,显得庄严而堂皇。乐章的第二主题充满了活泼的气氛,音乐形象生动;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F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与其他乐章形成对照,不甚华丽,但显得庄严堂皇;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大调转C大调,3/4拍子;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C大调,2/2拍子。整个乐章的特色是以对位手法展开的,它充分连续地应用了赋格法的技巧,完美地融合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
欣赏:《C大调第41号交响曲》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曲《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这是一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板。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
第三乐章,最缓板。这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欣赏:《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

结语:交响乐就如同大气磅礴的恢弘史诗,不论在哪个时代去欣赏和品味它,都能领略到它所拥有的深厚内涵,感受到它所拥有的深邃思想。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代表人类精神的艺术结晶来美化生活和净化心灵。
就请您自由地聆听交响乐并放飞思绪吧!您个性化的感受又将是对交响乐一次全新的解读。

发布者

ningqun

心中无事一床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