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借书记(十四)

疫情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个,就是去图书馆的次数少了很多。要登记要预约,不能说走就走,预约还经常满员,偶尔一两次提前约了,到期忘了,或者没心情了只好取消。再则取消了逾期费用,所谓书非借不能读,大概是因为借期被限定被催促的缘故,没有了这一层,身体里的懒惰便不由自主。

文史类居多,借期长可以多读几遍,也不枉跑一档,预约,到馆,检索,出库下来也得两个小时。

1. 古籍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融收藏与学术为一体,行文流畅,把深奥枯燥的名词讲得通俗易懂,细读一遍,到孔网买了这本书。

2. 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又一位大家,但不如黄永年先生的好读,大概前者是讲课的文风,后者是普及文章。

阅读全文

457. 溢彩流笺 (二) 百花笺 文美斋

写在前面

前一篇《罗汉笺 淳菁阁》,敷衍完成,过两天回头看,越看越不顺眼。平日读书读报读公号,时常对有些行文不以为然,待到自己码字才知其难。和师友感慨,对文字有畏惧了。公众号《乐艺会》赵阳 兄劝解,有一得,便是一益。如同棒喝,那就继续。

慢慢也厘清了思路,电脑码字过程中,接触到时下的写作工具,如obsidian。通过B站的教学视频,发现了原先搜集的痛点。甚至包括思维上的,譬如分享是学习的方法。

其实何止一得,发送给师友指正时,才知道文中引用的诸多引证,以为摘自拍卖公司的介绍,实则 …… 阅读全文

456. 溢彩流笺 (一) 民国 “罗汉笺” 木版水印 淳菁阁精制

很有一段不更新,先是码了一段字后,消耗不少。高晓松曾经感慨过,做了一段《晓说》,感觉被掏空,再做下去就是车轱辘话,或者硬凑,有同感。后来鼓起勇气想继续时,遇到疫情,各种鸡飞狗跳,再装作风花雪月,未免自欺欺人,也就罢了。

只是心里始终压着帐,心里慢慢活泛,手头不断整理,不时请教了师友。把心得体会诉诸文字,是分享,更是咀嚼和思路的理清。或者说,后者是私心的愿望,前者有更好,无亦可。这样想来,不妨随性一些,想到就写两笔凑一篇,笔懒了就再去读读书。

花笺是喜欢的一个品种,在国内是实用兼艺术欣赏。时代发展,鱼雁传书慢慢淡去,名人信札却当红无二, …… 阅读全文

443. 胡适 信札始末

闷在家里读书,这段对古籍信笺有兴趣,手边基本都是这一类书。偶然读到关于《新青年》始末的一篇文章,提到十年前胡适一批手札的沉浮。恰好前面关于这段往事,也有其他两段轶闻,索性合为一篇,很有意思。封控了无趣味,只能在纸堆里面翻检。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引起国内学者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共党史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201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将经过反复校勘并加简要注释的信札内容正式发表公布,同时配以该校研究者的两篇释读文章,对其史料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阐释。

这批写于1920年—1932年间的信札原来一直保存在移居美国的胡适后人手中,后流出并出现于中国嘉 …… 阅读全文

436. 上海博物馆 玺印厅讲解稿

年后诸事,徒另心中悲凉,或冰雪狂欢,或铁链癫狂,心脑如裂,呆若木鸡。
只是逢讲解年度测试,急就章应对,聊以搪塞博文周课。

各位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我姓顾,是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今天由我来陪大家参观印章馆。玺印馆看着不大,但展品却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海博物馆藏印15000枚,展出的500枚,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展品。

一、早期的古玺印
1.我们先来看中央展柜,这是一枚西周的涡纹玺,印面图案如同旋涡,在不少陶器和青铜器上有相似的图案,可能是一种印记的功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讲到,印,信也。如同后世在瓷器底部盖个章,表示财产权。不过也有意见称之为火 …… 阅读全文

418. 漫谈文玩(五) 上博印章欣赏

一篇在上博做志愿导览的草稿。
去了上博五次,一本篆刻通史常备案头,空了就翻阅。
不是自己特别熟悉的领域,但理清脉络后,酣畅无比,大概是学习的乐趣所在。

===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上博玺印馆,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参观。玺印馆看着不大,但展品却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我会通过大致三十件展品的介绍,和大家分享玺印和历史知识,也欢迎大家随时提出问题和意见。

1 西周 火纹玺

阅读全文

417. 收藏志(一)6020 元代 龟鹤遐龄

在古玩城放了个喝茶的小店,想着把自己的所藏慢慢清理出来。这才发现自己所谓的记录,散乱不堪,苦笑,有时看见博客朋友们做的网站记录log,五体投地的佩服,想学,总是做做就忘了,然后不了了之。

性格和习惯决定很多事情。记得圈内大佬说过个事情,相比较而言,欧美人的档案意识要超过我们很多,很多好几代的古玩店,某样东西的出处价格都有详细记录。看似没有什么难度,却需要长久地坚持。

翻了翻这段让给朋友的物件,大概有一半,找不到关于购买的记录,或者对不上号了。从价格上说,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随行就市,有相应的行情。但有记录的几件,自己还是很高兴,仿佛有个递藏关系,有了时间,有了当初转让方的记录,心里 …… 阅读全文

411. 去古玩城开店

准备工作不算太多,毕竟喜欢玉器古玩小二十年了,时常和圈里的朋友喝茶交流,有些买卖生意来往。不过还是忙到需要重启备忘录,大大小小的文件和钱财来往,两三件事情同时在线。往往做一件事情时,突然想起迫在眉睫的另外一个事情。多年前在一个GTD群里呆过,看他们很认真地准备本子,做格式,觉得大惊小怪,现在想起,还是应该学一些,然后养成习惯。

说起来有些突然,六月份和朋友聊天,说经济不景气,玉器行业也不能幸免,然后也有几个店在转让。心里一动,他是在上海福州路中福古玩城的,记得几年前一铺难求,转让费开到七位数。模式的转变加上疫情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好奇问了下转让事宜,当天就跑去闲逛喝茶问行情了。

好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