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淴浴

习惯被打破以后,很长时间很难恢复规律,只好到以前存下的一些链接中,找找彼时曾经感兴趣的话题。翻到上海电视台纪录频道过往的一档沪语聊天栏目,大概开播不久就被叫停,据说原因是引起非沪语人群的抗议。当时搜集了所有链接,既当语言类又是历史类,因为很多内容都涉及沪上过往的历史,以及由历史形成的俗语,很有意思。

提到这个淴浴的字眼,应该是苏州方言导入,本地年轻人大都用汏浴一词,好像岭南一带称为洗白白?Q群最火热的时候,常有某女生退出,说去洗白白,字眼和语气都很是活色生香。

节目内容不必多提,网上都可以找到,当然比我复述来得原滋原味。由此倒是想起自己的一部淴浴史,避开某些话题的讨论,浮白载笔想 …… 阅读全文

455. 生病

从最后的疯狂,到最新的疯狂,短短一个月。

新学期后,孩子们多了一节核算课,对的,就是只要在学校,必须每天定时核酸。问过谁做,说有时候保健老师,有时候语文老师,有时候…… 脑补了一下,画面很美。从后来透露出的信息看,核酸临时从业人员,工资高到离谱,技术上看来并无特别之处。周末仍需上传核酸报告,只好在附近搜索网点。不知是否有统计,这个群体,算不算贡献大户。住宅区内,三天两头不定时,但拒绝下楼,和无视的居民越来越多了。

朋友圈有人辟谣,说这部分免费费用非医保支出,暗暗摇头,那是哪里支出呢?最终的载体呢?

突然那天就说,不做了,不查了,各种码作废了。心头一懵,之前调笑病毒听话,比如 …… 阅读全文

457. 溢彩流笺 (二) 百花笺 文美斋

写在前面

前一篇《罗汉笺 淳菁阁》,敷衍完成,过两天回头看,越看越不顺眼。平日读书读报读公号,时常对有些行文不以为然,待到自己码字才知其难。和师友感慨,对文字有畏惧了。公众号《乐艺会》赵阳 兄劝解,有一得,便是一益。如同棒喝,那就继续。

慢慢也厘清了思路,电脑码字过程中,接触到时下的写作工具,如obsidian。通过B站的教学视频,发现了原先搜集的痛点。甚至包括思维上的,譬如分享是学习的方法。

其实何止一得,发送给师友指正时,才知道文中引用的诸多引证,以为摘自拍卖公司的介绍,实则 …… 阅读全文

456. 溢彩流笺 (一) 民国 “罗汉笺” 木版水印 淳菁阁精制

很有一段不更新,先是码了一段字后,消耗不少。高晓松曾经感慨过,做了一段《晓说》,感觉被掏空,再做下去就是车轱辘话,或者硬凑,有同感。后来鼓起勇气想继续时,遇到疫情,各种鸡飞狗跳,再装作风花雪月,未免自欺欺人,也就罢了。

只是心里始终压着帐,心里慢慢活泛,手头不断整理,不时请教了师友。把心得体会诉诸文字,是分享,更是咀嚼和思路的理清。或者说,后者是私心的愿望,前者有更好,无亦可。这样想来,不妨随性一些,想到就写两笔凑一篇,笔懒了就再去读读书。

花笺是喜欢的一个品种,在国内是实用兼艺术欣赏。时代发展,鱼雁传书慢慢淡去,名人信札却当红无二, …… 阅读全文

454. 保守化进程一旦开启

说心里话,不想过多的触及这个话题,一来说得太多,二来很容易碰到红线。但却没有办法,每日所见所听不离左右,掩耳盗铃确也不是记录生活所应该的合适方式。

本月起,沪上各地风声鹤唳,所在区域过一过而不过三,终于场馆停运,学生停课,每日一脸不情愿又排队下楼一般,朽木一般。漏网的消息,依然匪夷所思,虽然不如三四月份那样切身刻骨的难受,但依然刺目,心疼。

如果说前期是防疫,那么现在依然相信是在防疫,不是坏就是蠢了。战争和疫情是某些人最喜欢的工具,饮鸩止渴而且上瘾。进小区喇叭叫扫码戴口罩,也许不是恶意,保安提醒怎么不戴口罩,回应笑笑,能说什么呢?电梯里邻居捂紧口鼻,目光对上,很严肃地说,外面还好 …… 阅读全文

455. 国产国产

说到国产,这两年比较火,老国货走了怀旧的路。新的,比如鞋服,因为某个原因,和伟大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再比如电车,一时火爆。没有参与没有发言权,这方面两眼瞎更得闭嘴。

为什么说到这个呢,因为上回选了个国产寨牌起家的手电筒品牌,神火。马上有小伙伴指出,选了半天,还是弄了个山寨,自己也觉得有点滑稽荒谬,给自己的借口无非两条,洋品牌么有紫光是一,神火在寨牌里面已经算个品牌是二。主要还是一,当时心里想了下,大概紫光灯有一定危险系数?所以洋品牌碰不得。

不去管它,下单后两天到手,说实话,打开包装心里一凉,确实满满的寨味。很难形容,说媚外也好,说心理扭曲也罢,那个感受吧,反正很廉价。

旋 …… 阅读全文

454. 选择困难

一直想换个紫光的手电,出去看瓷器需要。手头这支有些老了,费电不说,换电池还麻烦,灯头也有些不给力。毕竟用了些年头了,即便是最简单的电路,还是属于电子产品,老了再有感情也救不了。

当年为了买手电,琢磨过一段时间,泡无忌,泡手电论坛。一件东西买下来,七七八八也成了半个专家,副作用就是,多了好几支计划外的手电。也算是被种草,需要一个挂钥匙链,一个随身;还需要一个用五号电池的,一个用18650的…… 除了那支无牌DIY紫光,和一个小巧INOVA挂包,其他基本是翻抽屉,才会象征性地用一下。

可是很有乐趣,参数什么看得很少,不过爱好者的各种分享,真心实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干货十足,至少比之现在网上那些种草 …… 阅读全文

453. 疫情悖论

这段时间实在是看了太多的匪夷所思,那个名词,活久见,感觉都不能有力的概括了。有时觉得很恍惚,好像那些寓言,很荒唐的某种蠢人蠢事,不可能在发生在现实里,但却活生生地跳到了眼前。

现象是不用过多描述的,每天都在上演,有时觉得哭笑不得,但却不得不随大流。卡夫卡有句话的意思是,明知道他们这样做不对,但如果反对会马上付出代价,所以很多人顺从了,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知道,顺从后,以后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实的荒谬不过如此。

譬如进某公众场所,除了各种码之外,还必须带上口罩。当然进门后就可以摘下。说的是体育场馆,不摘下也没法活动。但通过门卡那一下,即便一路都素面朝天,毕竟也不强制,但过闸机 …… 阅读全文

452. 如何把微信聊天记录转存笔记

被几个平台之间的隔断弄得头昏脑胀,整理了一下午,最终还是决定人肉来干。

起因是去博物馆学习,会拍不少照片,手机拍照的时代,这个已经很容易实现。但是呢,照片需要做些记录,否则转天就会忘自己为什么会拍这张,或者,这件东西的年份和简单介绍。当然,品名年份介绍也可以拍照解决,不过自己的一些领悟,和拍摄原因还是必须手记。

之前是老老实实拍照片,记编号,做笔记,然后回来照片导电脑,按编号笔记录入笔记。不过偶尔懒一下,隔几天不回忆,就会驴头不对马嘴,最终又痛又恨地放弃照片和笔记,又一回无用功。

想要的功能多少有些绕,或者有点矫情。譬如说,文字记录可以笔记,备忘录,各种本地app,只是还是希 …… 阅读全文

451. 家校沟通困境

上海渡过疫情困境,孩子按时开学是个喜讯。三年抗疫,算下来不少时间在家网课,各种不适应和焦虑,段子和漫画不少,机锋齐出,看过忍俊不禁之余,又是感同身受。例如一条说,大学在哪里读的?回答是腾讯课堂。笑也笑不出来,不再赘述。

9月份进入高一级学校,网上家访后,凡事基本不再叨扰家长,一律课堂布置给孩子。,好处是省了夹板气,缺点也显而易见,从此手机算是奉旨查看,很难再用权威禁止。那么多吸引人,不,勾引人的玩意儿,成人都难免成瘾,何况孩子。忐忑之余,也安慰自己,总是要这一步的,不能自我管理,很难走远,君不见每年清北都有沉迷的孩子被逐出校园。

学校推荐了不少讲座,关于学业,关于家长,关于心理辅 …… 阅读全文